我省出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 2021年02月05日  

  本报讯 近日,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制定《海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学校要在教室、宿舍等视觉环境中按标准做好采光和照明。同时,学校、家庭和学生等层面要坚持多方参与,实施综合防控。其中,学校应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记者 林文星

  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赏绿远眺

  《指南》指出,按照目前的医疗技术,近视一旦形成,尚无科学、合理、确有实效的恢复方法。因此,近视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要从幼儿抓起。小学和初中是近视防控的重点学段,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要根据导致近视的各种因素实施综合防控,包括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

  《指南》明确,学校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建立防控管理机制。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其中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幼儿园儿童看书、看电视建议20分钟休息一次眼睛。发挥海南绿色生态优势,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赏绿远眺。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指南》要求,要强化日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幼儿园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各年级每周4课时、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结合地域特色,开发利用本地体育艺术资源,将竹竿舞、健身操等融入学生课内外活动。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在使用电子产品方面,《指南》明确,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得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6岁以下儿童要尽量避免使用电子产品,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1小时

  《指南》中明确,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同时,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幼儿园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避免“小学化”教学。指导3—4岁儿童在绘画和游戏中进行学前书写体验时,要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握笔姿势,5岁以前不建议学习写字。

  家长要增加孩子户外活动,加强其体育锻炼

  家庭层面和学生自身也要注意防控近视。《指南》中指出,家长要增加孩子户外活动,加强孩子体育锻炼,监督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同时要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以便及时带其到医院眼科就诊。学生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减少久坐和视屏(观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等)时间。同时应保持健康用眼时间,避免不良读写习惯。如果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医院眼科就诊。

  教室前排课桌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

  此外,《指南》也明确了教室、宿舍、医务室等视觉环境配置标准。学校教室的朝向不宜采用东西朝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教室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5。为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要加强学校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建设,按标准配备校医。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中小学校、幼儿园配备近视防控基础设施、设备,提升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能力。鼓励建立视力保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