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3版    企业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配置了却鲜有人知,很多人不知如何使用

海口的“救命神器”成了“摆设”?

一年仅增一台,目前全市投放不到20台;业内人士:普及率低是AED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救命神器”AED
  本报讯 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急救日”。据了解,目前海口市投放在公共场所的“救命神器”AED仅10多台,且大部分几乎没被使用过。自动体外除颤仪,又称“AED”,是一种通过电击的方式让心脏骤停的人恢复窦性心律的仪器,被称为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去年10月份,本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当时相关单位表示,计划在海口投放100台除颤仪。现在将近一年过去了,情况怎么样了呢?记者进行了回访。记者 张野 文/图

  业内人士 建议在运动场所增加投放AED

  付杰补充道,除颤仪使用率低的原因,一方面是投放数量少,另一方面是市民对这种仪器并不熟悉,知道的也不一定会用,还有就是求救者和志愿者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通畅的联系,“举个例子,海口体育馆离万绿园很近,如果体育馆有人发生意外,可能他们不知道万绿园有急救设备,而急救屋的志愿者也不知道体育馆发生的事情,导致不能及时救援。”

  付杰介绍,猝死的多发地点一般位于家中、单位以及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但由于设备价格昂贵,单位和家庭采购并不现实,所以他建议,应该增加在公共场所的投入,“比如商场、车站、酒店等,我认为三星级酒店以上都应该配备除颤仪。”

  此外,付杰认为运动场所也是除颤仪使用率比较高的地方,“不当的运动容易引发猝死,所以健身房、游泳馆、羽毛球馆等,都应该适当地配备。”

  尴尬现状 海口公共场所“救命神器”大多未使用过

  海口万绿园急救屋于2016年12月份开始投入使用,是最早提供除颤仪的公共场所之一。去年采访时,志愿者演示了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及工作原理。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除颤仪依然被存放在柜子里。“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个除颤仪还是没有被使用过。”志愿者介绍,因外伤过来包扎止血的比较多,心脏骤停的目前还没有遇到过,很多市民并不知道这里有这个设备。

  位于江畔人家小区内的急救屋,是海口市首个设立在小区内的急救屋,虽然比万绿园的急救屋早半年投入使用,但截至目前,除了部分业主和附近居民去学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外,该“神器”至今仍未真正用于急救。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大部分除颤仪都集中在美兰机场。该机场急救中心业务经理张莉萍介绍,目前机场配有11台除颤仪,大多摆放在服务总台、出发问讯处、安检值班台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2014年,机场曾使用除颤仪成功救治了一名猝死的旅客,在这之后虽然也有使用过,但再无成功抢救的案例发生。”

  投放量少 全市一年仅增一台,下月将再投放10台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培训科科长付杰介绍,据他了解,目前投放在海口公共场所的自动体外除颤仪不到20台,“美兰机场11台,120急救中心1台,龙华区政务中心1台,还有2台分别在万绿园和江畔人家小区的急救屋内。”

  相较记者去年了解到的情况,一年时间全市只在龙华区政务中心新增了一个除颤仪投放点。

  “总体来看,目前投放量还是太小,跟深圳、上海等几千台的投放量没法比。”付杰认为,投放量小的主要原因还是设备价格过于昂贵,“一台AED,市场价在2.5万元到4万元之间,且电池和电极片都有保质期,基本上两三年要更换一次,电极片是一次性的,换一片要600元。”

  在之前的报道中,付杰曾介绍去年年底前计划投放100台除颤仪。“政府一直有这个计划,但100台除颤仪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资金方面是个大问题。”他说。

  不过,付杰也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下个月,我们将会在和平南街道投放10台除颤仪,这也是第一次在街道投放除颤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三亚湾蓝色海岸小区段沙滩~~~部门:污水处理厂停泵施工所致,已恢复正常运行并对污水井加高加固,将填埋沟壑
配置了却鲜有人知,很多人不知如何使用~~~一年仅增一台,目前全市投放不到20台;业内人士:普及率低是AED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第001版:封一
   第002版:封二
   第A01版:首版
   第A02版:今日关注
   第A03版:今日关注
   第A04版:海南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海南新闻
   第A07版:海南新闻
   第A08版:海南新闻
   第A09版:财经·体育
   第A10版:中国·国际
   第A11版:天天出彩
   第A12版:天天出彩
   第A13版:天天出彩
   第A14版:广告
污水顺着沙滩沟壑流进大海
海口的“救命神器”成了“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