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5版    企业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师范大学探索创新教学方式

他们把思政课上“活”了

丁匡一接受记者采访
黄忆军与支教地区的学生合影
  本报讯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也为高校教师如何讲好思政课,作出了具体的工作指导。

  近年来海南师范大学探索多种方式,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丰富的实践为背景,用生动的语言讲理论,让曾经略显枯燥的思政课“活”了起来,赢得了众多学生的青睐。近日,记者采访了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忆军、副院长丁匡一,听他们分享讲好思政课的经验和做法。记者 林文星 文/图

  既要当学生的老师 也要做学生的知己

  初见黄忆军,严肃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但甫一交谈,他幽默的话语顿时让氛围变得轻松起来。其实,黄忆军严肃的外表下有一颗随和的心,也正是这种平易近人的风格,让他和他的思政课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曾连续十年被评为海南师范大学“最受毕业生欢迎的任课老师”。

  思政课偏向理论,学生们总感觉枯燥,但在黄忆军的思政课课堂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无论是必修课还是公选课,他所授课的阶梯教室内总是座无虚席。黄忆军的思政课之所以如此受学生欢迎,得益于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与学生交朋友的相处之道。中山大学哲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出身的黄忆军,常年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海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十佳”、“海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并于今年4月成为我省唯一一名入选“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的教师。

  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黄忆军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其他学科教师有所不同,思政课教师不仅掌握学科知识,更要有家国情怀,并将其传授给学生。”黄忆军认为,这种情怀的传授不是单靠课堂就能完成的,而是要与学生交朋友,“既要当学生的老师,更要做学生的知己。”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将“我讲你听”变为“访谈对话”

  思政课肩负着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重要责任,在不同的时代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我讲你听”转变为“访谈对话”的授课方式,多位教师同堂讲学,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相同的理论核心,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匡一表示,这种“访谈式”教学是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的一大突破,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增强了思政课的生动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而在互联网时代,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时俱进,探索互联网教学方式。“目前我们正在制作思政微课视频,学生通过手机、电脑即可随时随地登录学习。”丁匡一介绍道。

  定期开展山区义务支教活动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指引学生行动

  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是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语言和教学方式来实现,但如何让理论真正成为指引学生行动的指南针?黄忆军和丁匡一不约而同地认为,这离不开实践的作用。

  “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实践来空谈。”丁匡一告诉记者,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近500名学生,学院指导学生组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到队伍中,每年寒暑假定期组织学生到本省偏远地区及藏区等地的学校开展义务支教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地区的教育现状,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

  黄忆军对此也深有感触,在多次随支教队伍看望山区学生的过程中,他不仅感受到了山区学生对教育的热爱,也发现支教过后的大学生们成熟了许多,这是教师在课堂上难以传递的知识和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海南师范大学探索创新教学方式~~~
   第001版:封一
   第002版:封二
   第A01版:首版
   第A02版:关注·扫黑除恶
   第A03版:关注·扫黑除恶
   第A04版:关注·扫黑除恶
   第A05版:海南新闻
   第A06版:海南新闻
   第A07版:海南新闻
   第A08版:海南新闻
   第A09版:海南新闻
   第A10版:财经·中国
   第A11版:天天出彩
   第A12版:天天出彩
   第A13版:天天出彩
   第A14版:国际·体育
他们把思政课上“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