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6版    企业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昌江王下乡 破茧成蝶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亲们载歌载舞迎接宾客
房屋墙面上的黎族墙画
  本报讯 “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寻,一步一里一风情”,这是“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的宣传主题。王下乡地处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角的霸王岭腹地,曾经是昌江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近年来,该县围绕打造新时代“山海黎乡大花园”战略目标,高位谋划王下开发,提出打造“中国第一黎乡”的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招商引资、合理规划,利用王下乡独特风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采取“政府+社会+乡民”模式,打造特色主题美丽乡村,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如今的王下乡破茧成蝶,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从昔日的“海南小西藏”,变成了“海南的香格里拉”。

  记者 廖自如 文/图

  【黎乡文化】

  “中国第一黎乡”独特文化令人沉醉

  7月22日-23日,记者来到昌江参加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从昌江县城驱车51公里,一路山道弯弯,终于来到“中国第一黎乡”昌江王下乡的形象门,巨大山石雕刻着“黎花里”三个大字,周围有着葱郁的山树,奇形怪状的石缝间奔流着瀑布,令人震憾。刚下车,黎家人穿着民族服装,热情地载歌载舞,迎接远方来的客人。

  在昌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记者观看了“绿色娘子军”奋斗足迹展,在“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通过“黎花里”文旅项目体验,感受浓郁的黎族文化、王下乡“旧貌换新颜”。

  在王下乡三派村,黎族的历史像流动的画卷般展示在游客面前。记者看见,居民的房屋墙面上绘满了墙画,有黎家年轻男女对歌的情境,有黎陶、编织、舂米等展示黎家劳动和生活的图画。独具魅力的乡村人文景观,结合黎族风情,以绘画加文字的形式多方面展现黎族人民生活、传统农耕、非遗技艺等,全面反映了黎族的人文历史。

  特色市集上,乡里各户摆出各种乡土山货、新鲜果蔬、特产干货,蜂蜜、小辣椒、寄生茶、山兰米等成为抢手货。在村民的农家乐里,游客尝到了独具风味的黎家民族小吃,竹筒饭、鱼茶、山兰酒,让人胃口大开。

  夕阳西下,浪论村歌舞广场上热闹了起来,这里有黎家歌舞篝火派对,设置了黎家舂米长桌村宴、独特的黎家美食和黎家歌舞,让人既享口福,又饱眼福。酒足饭饱,大家还跟着音乐的节拍,和当地村民学跳竹竿舞,围着篝火和美丽的黎家女手牵手,翩翩起舞。

  在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黎花里,能观“如画风景”,寻“千年古迹”,探“神秘传奇”,品“浓郁文化”,赏“浪漫歌舞”,住“特色民居”,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文旅项目】

  让乡亲们真正富起来,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昌江在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建设“山海黎乡大花园”为契机,坚持民生为本,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步伐,大力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文旅结合打造特色民族村寨,助推黎家经济提升和村民幸福指数。

  2019年初,昌江依托王下乡得天独厚的绝世风光和黎族文化优势,重点规划三派村、洪水村、浪论村三个源生态村落,以黎族文化为核心,以自然原生态为体验重点,设计了“黎花一里诗里画里三派村”“黎花二里时光里洪水村”“黎花三里酒里歌里浪论村”三个不同的村落文化意象,旨在打造“中国第一黎乡”,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范本。

  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文联办公室主任、“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黎花里项目总策划林青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她的策划理念。“我们定调的‘三里’第一层是花开一度初相识,同游乡间诗画行;第二层是递进,花开二度欲相知,共述千年黎乡情;第三层是花开三度盼相守,只愿醉在黎歌里。”

  林青告诉记者,她希望策划是有故事的,生动的,有文化的。“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光靠名字是远远不够的,要给它插上真正的文化翅膀,王下乡才能够飞得出去。”在策划时,他们提出的第一个主口号是“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寻”,第二个主口号叫“昌化江畔木棉红,十里画廊黎花里”,第三个主口号叫“一步一里一风情,一草一木黎家情”,把王下乡定为三里,每一里都有固有的风情,有固有的魅力,真正落笔到文化旅游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要让百姓保护环境的同时,要让他们真正地富起来,让百姓吃上旅游饭,我们再将这个文旅项目注入更多文化的魂,把王下乡真正变成人们梦里的香格里拉。”

  【脱贫攻坚】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王下乡的黎家人祖祖辈辈靠刀耕火种生活,由于交通闭塞,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大山。为了帮助王下乡百姓挖掉“穷根”,摘下“贫困帽”,近年来,昌江县政府开山修路,打通了“出山之路”。与此同时,加大乡村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灌溉水渠硬化建设。全面解决了全乡农户生活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并提升“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了通讯光缆全乡覆盖,是目前为止全县唯一一个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的乡镇。

  此外,王下乡大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017年以来,在全乡积极推行“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的促脱贫模式,先后投入资金660万元入股3家企业,每年贫困户获得分红80万元以上;4个行政村分别投入125万入股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元;打造生态休闲型的乡村民宿精品,形成独特优质的商业业态,既助力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建设,又为当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使王下乡走向发展经济的快车道,为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下乡三派村一队村民韩小凤说:“现在变化好大,盖了新房子,道路也变了,以前都是泥巴路,现在变成水泥路了。通讯也方便很多了,以前都没有网络,现在有了Wi-Fi,手机上网也方便了很多。”

  近年来,王下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打造“中国第一黎乡”,实施“教育移民”工程,2006年以来,投入9600多万元集中建设职业教育中心、民族中学、思源实验学校和王下乡中心学校4所教育移民学校,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当地教育水平,激活内生动力。如今,通过教育移民,有123人考上大学。从大山走出的孩子们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纷纷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发展山鸡、槟榔、花梨木等种养产业,改变了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实现“扶智”带动“扶志”的双赢,让生态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

  昌江县委书记黄金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对王下乡实施生态补偿、教育移民、智力扶贫,利用当地绝美的自然风光,以旅游产业培育为突破口,撬动生态旅游发展,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探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了从‘深度贫困乡村’到‘富美乡村’的蝶变。村民告别了传统的刀耕火种生活,通过种橡胶树、黄花梨树,获得长久的收入。在家门口吃旅游饭,当演员、服务员,这里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欢迎中外客人来‘中国第一黎乡’观光、旅游、做客,体验和感受原汁原味的黎家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封面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向着火星,出发
   第A04版:向着火星,出发
   第A05版:向着火星,出发
   第A06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第A07版:2020中招快报
   第A08版:2020中招快报
   第A09版:海南新闻
   第A10版:海南新闻
   第A11版:海南新闻
   第A12版:海南新闻
   第A13版:天天出彩
   第A14版:天天出彩
   第A15版:天天出彩
   第A16版:中国·财经
昌江王下乡 破茧成蝶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