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8版    企业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64年前:简陋草房中上课 如今:作物学成全省唯一“双一流”学科

海大热带作物学院为何这么牛

“草房大学”成长记

  本报讯 从最初在简陋的草房中授课,到拥有先进的实验室;从栉风沐雨的“草房大学”,到宽敞明亮充满现代感的教学大楼;从海岛上一所高等院校,到创建“双一流”建设学科。六十余载久久为功,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何以这么牛?日前,记者走进海南大学,探访该校作物学学科两次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砥砺奋进之路。

  记者 廖自如 文/图

  海南唯一“双一流”学科

  早春二月,细雨迷蒙。2月17日,是海南大学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返回校园。海南大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记者从海口市海甸五西路海南大学北门进入校园,道路两侧用蓝色雨棚搭设了两排返校服务点。学生进入校门后,分别到服务点扫码报到。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名列其中。这是我省唯一上榜的高校及学科,无疑成为海南大学虎年新春的高光时刻。据了解,该学科“双一流”建设工作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尤其是,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学科、学院乃至学校提振了信心、注入了动能。

  记者注意到,在返校服务点,不少学子正分享这份荣光和喜悦。

  “草房大学”的前世今生

  在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党员活动室,墙面上贴满了珍贵的老照片,给人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定格了学院初创时的艰辛场景。在光影中回望64年的发展历程,传递着一代代“热作人”的坚守与传承。

  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在1958年4月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创办时就已经建立。1996年5月16日,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海南大学。

  回望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的前世今生,创办初期在简陋的草房中授课,被称为“草房大学”。64岁的叶德教授与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同龄,他告诉记者,1978年,他考入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时,校舍设施有所改善,大部分已建成砖瓦房,但仍有少部分草房。当时的实验仪器比较简陋,主要是一些普通的玻璃瓶和玻璃试管,如今热带作物学院产胶生物学实验室的主要设备都是世界先进的。

  记者先后走访参观了海大热带作物学院代谢生物学实验室和产胶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室宽敞明亮洁净,先进的设备令人叹为观止。在产胶生物学实验室,记者见到其中一套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设备,博士后张义告诉记者,该套设备价格高达600多万元,对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年引进博士学位以上人才超600人

  下一步,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如何深入发展建设?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王文泉介绍,生逢盛世,要勇于担当,建设热带作物学一流学科,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研究型”大学建设,海南大学将36个学院的研究力量规划为7个协同创新中心,其中热带高效农业协同创新中心,涵盖热带作物、林学、园艺、植保、食品和生物科学等6个学院,提出建设一流的基础与前沿技术平台和创新研究领域的战略构想。

  在基础与前沿技术平台方面,提出建设代谢生物学、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表型组学、细胞培养与基因编辑和南繁育种服务5个平台。每个平台由杰出科学家领衔,并拥有一流的设施和技术人才团队,发挥国际技术引领作用。

  在创新研究领域方面,提出建设分子设计育种、生理调控与绿色栽培、绿色防控、健康土壤、智能装备、采后生理与储运、绿色高值加工、热带动物种质和热带农业经济等9大创新领域,每个领域负责人为学科资深专家,下设若干个研究团队;根据学科与研究对象组合,进而设立8个分中心,如天然橡胶分中心、功能性水稻分中心、木薯分中心、热带水果分中心、椰子分中心、槟榔分中心、蔬菜分中心和热带大豆分中心等,实现基础研究与产业的衔接。

  海南大学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学科建设,最近三年引进各类博士学位以上人才超过600人。目前作物学学科中拥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等国家级人才20余名。此外,在拥有热带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基地、教育部热带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基础上,海南大学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康内尔大学等通过“111引智计划”,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换培养计划,参与热带地区国际组织、大学和国家研究机构的深度科技合作。

  50后到00后

  一代代“热作人”踔厉奋发

  “丹心耀南疆”。在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学科人才济济。从50后到00后,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一代代“热作人”,形成了团结笃定、砥砺奋进的集体力量,他们在作物学领域深耕不辍、行稳致远、成果辉煌,共同支撑起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两次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00后大四学生

  大四学生张贻帅是00后,来自农村的他朴实而沉稳,担任班长、农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并多次获奖学金。今年本科毕业后,他将被保研。

  “农学专业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包括土壤、气象、栽培、育种、分子、基因等,经过4年学习,我的视野更开阔了,更深刻地认识了农学专业。”张贻帅告诉记者,今年,作物学学科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他感到十分自豪,“作物学学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成果转换等方面表现均相对突出,而这些资源能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研信息,获得足够的科研训练。”

  90后博士研究生

  90后杨丽云是海大热带作物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目前担任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柱花草抗炭疽菌。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作物学专业已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目前作物学已是融合生物技术、机械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一门学科,转变为机械化农业生产,并向智能化农业方向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杨丽云称,希望借助海南大学作物学一流学科的平台,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出色的科研成果,为社会、对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80后副教授

  副教授王倩男是80后,她从2019年就在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农学系和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双一流’建设是长期推进、不断深入的过程,我和同事们将坚持遵循规律、久久为功的原则,在追求卓越的努力中奋斗不息。”王倩男说道。

  70后博士生导师

  唐朝荣是70后,他是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也是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长期从事橡胶树产胶生物学研究,是橡胶树产胶生物学从事高产分子育种研究的领军人物。

  陈银华也是一名70后,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学”世界一流学科学术骨干,海南省领军人才,国家木薯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带作物与微生物的互作,为热带农业科教事业尽心竭力,培养出一大批热爱农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人才。

  60后博士生导师

  60后王文泉是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木薯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海南省杰出人才,他是海南省“双百团队”热带作物比较基因组与系统生物学团队及实验室领头人,也是我国重要热带作物木薯品种改良研究领域和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方面的领军人物。

  50后教授

  64岁的叶德教授退休后,2020年11月至今被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返聘。长期从事植物有性生殖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重点项目课题,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64年前:简陋草房中上课 如今:作物学成全省唯一“双一流”学科~~~“草房大学”成长记
   第A01版:封面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海南新闻
   第A04版:海南新闻
   第A05版:2022“春风行动”帮您找工
   第A06版:海南新闻
   第A07版:海南新闻
   第A08版:聚焦
   第A09版:聚焦
   第A10版:财经
   第A11版:中国
   第A12版:国际
   第A13版:天天出彩
   第A14版:天天出彩
   第A15版:健康
   第A16版:体育
海大热带作物学院为何这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