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2版    企业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我省中小学必修课

这课,咋上?

上课 起立 老师好 做饭 打扫 学插花 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劳动、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但因缺少专职老师指导,活动大多局限在校内举行
  本报讯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并列设置,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那么,目前这项课程在我省中小学间开展得怎么样,学生和家长对此反响如何,记者也进行了走访。记者 林文星

  ●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中小学课表

  近日,海口市中小学已开学,学生们正式回归课堂,开始了新学期的旅程。记者了解到,目前各中小学已制定了新学期的课程表,教学活动正按计划进行。而在中小学课程和教学计划中,除了语数外等学科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在教学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有所不同,不仅有室内课堂教学,也有校外实践活动,方式灵活,内容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方面内容,像我们常见的组织学生当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以及职业体验等,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部分。”海南中学初中部教务科副科长莫德勋介绍,该校初中早在2011年前后就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经过多年来的探索,目前已形成了课内教学与课后劳动,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记者在该校初一年级课程表上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共三个课时,周一两节,周三一节。虽然显示为实践课,但在教学内容上,三个课时分别为两节信息技术课和一节劳动与技术课,“信息技术由学校的电脑老师上课,劳动与技术主要是班主任带着做校内劳动。”莫德勋告诉记者,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都有省编教材,但教学主要集中在校内,平时会有一些小型的社区和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到了初二,学校会组织为期三天的研学旅行,带领学生真正地走出校园,到全省各地探访农场田野和社科院所等,开展课题研究。

  而在滨海九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展,同样是每周三个课时,除了省编教材之外,学校还根据实践主题自主编制了教材,“我们学校的实践课主题是海岛文化和海南印记,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海南本地的海洋和文化知识。”滨海九小教研室主任叶华荣介绍,学校自2003年小学阶段新课改之后就开展了类似的实践课,近年来也投入了很大的资源,配备了两名专职实践课老师,并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校外游学等活动。

  ●反响 一些活动流于形式,家长褒贬不一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口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过由于课程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不同学校之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有很大不同,小学、初中和高中等不同阶段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也有所差别。有条件的学校将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有一些学校将参与社团活动或社区服务视为社会实践,学生和家长们对此褒贬不一。

  “有校外实践活动对孩子是个挺好的事,但是有些活动感觉太形式化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海口市民李先生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平时在家少有做家务。李先生初次听说班级组织学生打扫街道卫生时,心里其实是相当高兴的,“让孩子做下劳动,体验下生活的不易,也能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

  活动开展后,李先生在班级微信群里也看到了女儿手拿扫帚打扫卫生的身影,一板一眼很是认真,但事后女儿的反映却让他有点失望,“活动开始前集体拍合照,路上捡个纸团、塑料袋等也拍照片,个把小时的活动结束后,在路上再拍个合影,照片拍得挺多,收获却没有多少。”李先生表示,女儿既没有感到累,也说不上来有什么感受,他认为劳动实践的意义似乎并不大。

  市民陈先生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也参加过类似的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志愿活动,当一名小志愿者,“去年还专门注册了志愿者,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没怎么参加志愿活动了。”陈先生告诉记者,注册成为志愿者后,儿子与班内其他同学轮流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志愿活动,但在他的印象中,儿子只参加过一次,后来就再也没有消息了,“既然组织学生注册了志愿者,那就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常态化的活动来做,不必太频繁,但也不应该虎头蛇尾。”

  不过也有些家长认为,不应该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提出过高的要求,尤其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指望参加实践活动就能总结出人生经验明显不现实,只要能给学生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就可以了,“让孩子增长见识和阅历,他自然会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如果参加一次活动还要写总结、写作文,那才是形式主义呢。”市民颜女士表示,书面总结往往会冲淡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活动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困难 缺少专职教师,活动难走向校外

  对于家长的这些意见,莫德勋认为,其实这也反映了实践课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困境。“由于缺少条件,实践课尤其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容易出现有‘劳动’却没有‘技术’的问题。”莫德勋表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积累经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由于课程本身开放的特性,如何衡量实践的效果缺乏硬性标准,短时间内也很难看出效果。加之学生学习任务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易出现敷衍了事,甚至被学科课程挤占的现象。

  专业指导力量薄弱也是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根据教育部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但记者了解到,在实际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配备专任教师,多是由班主任组织实施。而班主任肩负着教学任务,难以在实践课上给予专业指导,也容易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停留在零散的活动层面,无法将其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系统建设。

  滨海九小是海口为数不多的配备专职实践课老师的学校之一,“但学校100多个班级,只有两个专职老师,还是有些顾不过来。”叶华荣表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罗万象,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实践活动,还要将各学科特性融入其中,难度很大,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非专业教师很难胜任。

  此外,实践课重在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开放的校外空间进行探索研究十分必要,但现实中学校和老师需要考虑学生安全问题和校外活动的经费问题,组织频繁、定期的校外实践有顾虑,也会影响正常的学科教学,因此不少学校将实践课安排在校内进行,导致课程实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声音 综合实践活动 形式多样 需要各界支持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不断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形式和内容。在校内,中小学兴趣社团兴起,安全、法制、科学等各类教育活动也走进校园,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校外,社区和志愿服务普及,一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立起来,学生们体验生活有了更多更好的去处。

  “今年5月,我们也组织五年级学生到海口旅职校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职业体验,学习插花、茶艺、面点和咖啡制作。这个学期,我们也计划有类似的实践活动。”叶华荣表示,总体来说,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是越来越多的,尤其是今年8月,省教育厅联合省旅游委评选出我省第一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20个,为各中小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莫德勋也表示,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去哪里开展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活动,都需要校方提前进行联系沟通,或者通过家长联系实践地点,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因此,如果有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建立和开拓固定的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能顺利开展,形式也会更加多样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我省中小学必修课~~~上课 起立 老师好 做饭 打扫 学插花 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劳动、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但因缺少专职老师指导,活动大多局限在校内举行
   第001版:封一
   第002版:封二
   第A01版:首版
   第A02版:今日关注
   第A03版:今日关注
   第A04版:海南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海南新闻
   第A07版:海南新闻
   第A08版:海南新闻
   第A09版:财经·体育
   第A10版:中国·国际
   第A11版:天天出彩
   第A12版:天天出彩
   第A13版:天天出彩
   第A14版:广告
这课,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