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12版    企业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朝皇帝生日,派人到宫外采购菜肴

朕要点外卖

点啥呢?好纠结呀!
  八百年前,岳飞的孙子岳珂有幸参加宋宁宗的生日宴会,在那个盛大宴会上,他吃到了外卖。

  大伙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必然有点儿惊讶:皇帝过生日,该御膳房的厨师大显身手,给皇帝和群臣准备山珍海味啊,怎么会搞出外卖来呢?难道御厨们嫌俸禄太低,集体罢了工?又或者寿星佬宋宁宗吃腻了宫廷御膳,想换换口味,特意叫了外卖?北青

  宋太祖过生日被迫仓猝叫外卖

  首先我们要知道,宋朝也有“圣诞节”。当然,这“圣诞节”跟现在的圣诞节可不一样,那时候的“圣诞”,指的是皇帝过生日。宋朝十几个皇帝,每个皇帝的生日都不一样,每个皇帝在位时,都有自己的“圣诞节”。南宋第四个皇帝宋宁宗,“圣诞节”是十月十九。

  话说十月十九那天,宋宁宗下旨邀请临安城内所有六品以上的官员进宫赴宴,其中就包括岳飞的孙子岳珂。

  那是岳珂第一次参加皇帝的生日宴,他很激动。第一,他官小,只是司农寺主簿,平常没有资格面见皇帝;第二,南宋前期老是跟金国打仗,皇帝已经很多年没有搞过大型寿宴了。南宋前几个皇帝过圣诞,只让百官拜寿,不让百官吃饭,连续七十年都是这样子,这回让百官进宫赴宴,还是破天荒头一遭呢!

  那么长时间不搞,百官都忘了规矩,皇帝也忘了规矩。怎样拜寿?喝几杯酒?唱什么歌?跳什么舞?给皇上送什么生日礼物?大家统统不知道。幸亏还有档案可查,还有祖宗家法可以遵循。礼部官员一查档案,查到了宋太祖过“圣诞”时的宴会礼仪,于是就按照太祖创下的规矩走。

  太祖是马上皇帝,性情豪爽又粗疏,他黄袍加身,面南为君,第一次过“圣诞”,相当任性:“一日长春节,欲尽宴廷绅,有司以不素具奏,不许,令市脯,随其有以进。”太祖生日,大宴群臣,有关部门奏道:“不行啊皇上,您没有让我们提前准备,百官来了没啥可吃啊!那么多官员都过来,现做肯定来不及!”太祖说:“不用现做,去叫外卖啊!能买到啥就吃啥呗!”

  于是乎,光禄寺的官员布置场地,御膳房的杂役摆上桌椅,内库里管酒的太监搬来酒水,同时又派出许多人到宫外酒店和饭摊上采购菜肴与主食。宫里布置好了,百官也进宫了,太祖吩咐开宴,大家共同举杯,过了一个非常热闹同时又非常寒酸的“圣诞节”。

  皇帝寿宴叫外卖成了宋朝“祖宗家法”

  太祖第一次生日宴会特别不讲究,但是这场不讲究的宴会却成了后任皇帝们过“圣诞”大多遵循的祖宗家法。用太祖的话讲:“以昭示俭之训。”这样做是为了给天下臣民做表率,号召大家勤俭节约。

  回过头来说宋宁宗,他的生日宴会准备充分,所有菜品都可以让御厨搞定,但是有祖宗家法管着,头几道菜还得叫外卖。据岳珂描述,前三道外卖分别是:“侑食首以旋鲊,次暴脯,次羊肉,虽玉食亦然。”第一道是刺身,第二道是肉干,第三道是羊肉。群臣吃这些外卖,皇帝也吃这些外卖。只不过,宋宁宗用的餐具比百官高级:“且一小楪,如今人家海味楪之制,合以玳瑁而金托之,封其两旁,上以黄纸书品尝官姓名以待进。”用小碟子来盛菜,碟子上面用玳瑁盖着,碟子下面用金盘衬着,外面还贴着黄纸,黄纸上写着品尝官的姓名。什么是品尝官?就是替皇帝试菜的人,试试菜里有没有毒。您想啊,那么大的生日宴会,头几道菜竟是外卖,万一食物中毒怎么办?万一有人想暗害皇上怎么办?必须让人试吃一回,才能保护皇上的安全。

  元宵观灯皇宫门口叫外卖

  事实上,宋朝皇帝不仅仅在寿宴上叫外卖,元宵节赏灯的时候也会叫外卖。

  《东京梦华录》第六卷记载,北宋后期,每年元宵节,皇宫东大门“晨晖门”外,专门给皇帝设一个“看位”。这个看位用荆棘围起来,周长五十步到七十步之间(宋朝一“步”为五尺),占地大约二十平方米,里面放着皇帝的御座,便于皇帝就近观赏灯展。

  天近黄昏,华灯初上,灯展刚开始,开封城里卖小吃的摊贩就乌泱乌泱赶了过来,卖“馉饳儿”(即馄饨)的、卖“圆子”(即汤圆)的、卖“水晶脍”(即皮冻)的、卖“蝌蚪细粉”(即面鱼儿)的、卖“旋炒栗子”(即现炒栗子)的、卖“盐豉汤”(即味噌汤)的、卖各种水果和干果的,“团团密摆,准备御前索唤。”在皇帝看位前摆得里三层外三层,等着皇帝叫外卖。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宋朝皇帝看灯就看灯呗,为啥非要叫外卖呢?

  原因有三:

  第一,两宋皇宫都不大,宫墙紧挨着市井人家,皇帝在后宫里都听得见叫卖声,听得久了,免不了会有尝一尝外面小吃的冲动;

  第二,大型节庆,皇帝能从深宫大内走出来,在宫门外看灯叫外卖,是真正的与民同乐,可以将“亲民”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按照宋朝宫廷定例,御膳房每天只给皇帝做两顿正餐,费用不菲,菜品上也鲜有创意,所以皇帝更喜欢去某个后妃的内厨房里就餐(宋朝宫廷厨房分为“御厨房”和“内厨房”两种,皇后和高级嫔妃都有自己的内厨房),或者直接让太监从市面上购买现成的小吃。

  到了南宋,皇帝们更加亲民。据《武林旧事》第三卷记载,南宋前两个皇帝宋高宗和宋孝宗当太上皇时,都喜欢换上便装,驾着小船去西湖上游玩,“小舟时有宣唤。”玩饿了,就在船上叫外卖。临安小贩知道皇帝的这个癖好,也驾起小船,跟在御舟后面高声叫卖。有一个叫做“宋五嫂”的小贩,做鱼汤做得好,“尝经御赏,人所共趋,遂成富媪。”宋高宗游湖时点了她的鱼汤,使她名声大振,生意火爆,成了小吃界的富婆。

  传说现在杭州名吃“西湖醋鱼”就是由宋五嫂开创的品牌,还说宋五嫂年轻貌美,宋高宗既欣赏她做的鱼,又欣赏她的美貌,想让她进宫当妃子,被她拒绝。其实根据南宋文人袁褧父子《枫窗小牍》透露,宋五嫂本是北宋开封人,她弟弟在袁褧家里当管家,金灭北宋,她南逃杭州,已是年届六旬的老太太。

  吴中妇女不下厨坐在家里点外卖

  前面一直说宋朝皇帝叫外卖,老百姓有没有叫外卖的习惯呢?还真有。

  《东京梦华录》第三卷写道:“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北宋开封人口密集,街市繁华,每条街巷都能找到茶楼、酒店、饭庄、娱乐场所。有些生意人太忙,抽不开身,没时间生火做饭,干脆就不做,顿顿都从外面买。

  南宋时期,北人南迁,在江浙等地,人口更稠密,商业更发达,市井更繁荣,不做饭的市民更多。南宋笔记《三径野录》如此描述苏州风俗:“吴中妇女骄惰,皆不肯入庖厨,饥则隔窗索唤,市食盈筥,至不下楼。”苏州妇女比较懒,不肯下厨做饭,该吃饭的时候,在楼上打开窗户,喊外面的小贩:“嗨,我要点什么什么菜,一会儿给我送上来!”然后用一根绳子从楼上垂下一个小竹筐,筐里装着钱。楼下的小贩把钱收起来,把菜做好,放到筐子里。她们拽起绳子,把装满外卖的筐子提上楼去。

  还有必要说明的是,宋朝的外卖绝对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有电脑有手机,有智能交易平台,有专门的配送人员,我们在家动动手指,就能点到外卖。而宋朝人叫外卖,顾客和店主的地理距离不可能超过几公里,如果特别近,需要喊话,喊话听不见,那就得亲自跑到店里去,或者派人跑到店里去。严格讲,这并非真正的外卖。

  好在宋朝都城闲人不少,有些人无产无业,全靠帮人跑腿来谋生。在《东京梦华录》中,这些人被称为“闲汉”,他们“见子弟少年辈饮食,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看见有钱的年轻公子聚饮,主动跑过去打杂,替人家买小吃、喊歌妓、取东西、送东西。假定一个宋朝人想点外卖,又不愿亲自到店,是可以派这些闲汉代劳的。

  另外,宋朝商贩的服务意识也很超前,为了多做生意,常常挑着担子或者挎着篮子上前兜售,将小吃送到客人跟前,我们在宋话本里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场景。

  例如宋话话本《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开头也有描写,说是开封府几个员外拜把兄弟,借一处空地摆酒席,“众人正喝酒,一个人挎着篮子走过来,叉手唱三个喏,从篮子里取出砧板和刀具,借个盘子,切了一盘子牛肉,送到酒桌上:我听说众员外在此吃酒,特来送一劝。”员外们吃了他的牛肉,“支二两银子与他。”

  一盘牛肉就赚到二两银子的赏钱,这个送外卖的赚大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宋朝皇帝生日,派人到宫外采购菜肴~~~点啥呢?好纠结呀!
   第001版:封一
   第002版:封二
   第A01版:首版
   第A02版:关注
   第A03版:幸福会·海口万人鹊桥会
   第A04版:海南新闻
   第A05版:海南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海南新闻
   第A08版:中国
   第A09版:环球
   第A10版:天天出彩
   第A11版:天天出彩
   第A12版:文史
   第A14版:赛场
朕要点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