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11版    企业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消协这份报告,把今年“双11”的毛病说透了

直播带货“翻车” 优惠活动套路深

  化身“双节棍”的2020年“双11”让男男女女纷纷变成了“吃土人”,也让消费维权信息纷至沓来。

  20日,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通过对10月20日-11月15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发现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不合理规则两个方面,并点名汪涵直播带货“翻车”、李雪琴直播数据造假和李佳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等。成商

  “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超33万条

  中消协报告称,在10月20日至11月15日共计27天监测期内,系统共收集“双11”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14296274条,日均信息量约53万条。

  据介绍,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334083条,“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两个方面。

  “一方面,观看人数吹牛、销售数据‘注水’等‘影响力’指标的造假,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而另一方面,恶意刷单、花式踢馆、虚假举报等同业竞争也污染了直播生态。”中消协称,例如,汪涵直播带货翻车疑云和李雪琴亲历直播带货数据造假。

  此外,中消协表示,直播带货虽然火爆,但相当一部分只顾着聚流量、扩销量的商家其实并没有相应的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商家、主播之间责任界定不清晰,遇到售后问题时互相“踢皮球”,进而引发消费者围观吐槽。

  有消费者曾在微博发文:“李佳琦直播间什么操作?第一次翻车,是只管卖,不管售后了么?买完不让换什么意思?那在直播间抢什么抢?费那么大劲抢完了,结果出现质量问题,一句让我退货不让我换搪塞我?我还怎么敢在直播间买东西?”

  套路繁复,“薅羊毛”人屡被“割韭菜”

  报告显示,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促销规则类负面信息915029条,相关舆情集中在三个方面:电商选择性推送优惠券精准杀熟;不合并付尾款不能使用满减优惠券、不付尾款不能退款、付尾款必须熬到凌晨、“双11”当天不能退款等“硬规则”;诸如计算满减、津贴、红包、合并购买等堪比数学考题的玩法。

  据媒体报道,10月16日,北京的韩女士使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中途错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却意外发现,同一商家的同样一件商品,注册至今12年、经常使用、总计消费近26万元的高级会员账号,反而比注册至今5年多、很少使用、总计消费2400多元的普通账号,价格贵了25元。

  另有消费者在微博发文,“忘了合并付尾款,不知道我损失了多少,下个月的水果可能要省着吃了。”

  为此,中消协表示,今年“双11”舆情数据已密集释放出三个方面的信号:一是以各种形式隐匿于网络经济“灰色地带”的“大数据杀熟、不公平不合理定价、拒绝交易以及二选一”等将面临被法律法规清晰界定、有效追责。二是无论单纯靠流量思维主导促销的老套路,还是依据“社交算法”设计的所谓新玩法,或都将面临解构性变革,行业领域的消费生态重塑或将开启。三是“社交算法”、直播带货等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在用脚投票的消费行为选择面前,“自我革命”、迭代更新的速度或将加快。

  中消协提醒,各类主体要拿出真招实劲儿严把商品质量关,摒弃那些已经严重背离互联网开放共享精神的优惠促销套路,清醒把握消费新时代开启、消费业态和生态重构的良好契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从“禁止”到“有条件放开”~~~
中消协这份报告,把今年“双11”的毛病说透了~~~
   第A01版:封面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海南新闻
   第A04版:海南新闻
   第A05版:海南新闻
   第A06版:海南新闻
   第A07版:海南新闻
   第A08版:海南新闻
   第A09版:海南新闻
   第A10版:海南新闻
   第A11版:财经
   第A12版:中国
   第A13版:天天出彩
   第A15版:小作家
   第A16版:国际
网售处方药靴子将落地?
直播带货“翻车” 优惠活动套路深